第790章洋务运动
【评价c级得两分】
{白捡两分,咸丰上哪说理去。}
……
大清咸丰时期
乾清门
肃顺看了一眼天幕,冷哼一声。
皇帝现在恐怕也不能说理了。
“这妖妃想要干什么!”
载垣一拍案桌,惊怒道:
“竟敢封锁宫门!”
“她哪来的胆子!哪来的权力!”
穆荫看了眼众人,轻声道:
“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各位,吃一堑长一智啊……”
众人沉默了一下。
“为今之计……”
肃顺眸光一沉,压低声音道:
“只有先下手为强!”
……
{太平天国如果能力再强一点,未必不能推翻清朝。但是面对列强,恐怕也还是不妙。}
{从结果看,要了清朝半条命,换成其他时间点未尝不能成事,偏偏是清末这种微妙的时间。}
{清末才好发挥啊,正好赶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重创京营八旗。清廷内忧外患无法应对,太平军才能一日千里。}
{要的不是一日千里,而是再造新天,有列强自然就难。毕竟这可不是走楚汉争霸,而是五胡南下的剧本,而且更甚。}
……
大汉。
刘邦觉得他们太乐观了。
“一日千里除了一开始起兵顺风顺水,哪里还有什么一日千里”
他掐着腰,在地上来回踱步。
“太平军一开始就没理由放着双江大营在自家门口不管。”
吕雉对太平军的下场也说不出是惋惜还是无奈。
“但太平军整体的战斗力绝对谈不上弱,一群布衣从起义之初仅仅几个月的团营训练加上信仰,就能和清朝精锐的正规军硬碰硬,组织大规模的围城战且打下两座省城。”
“后期还能两破江南江北大营。”
“就是内讧的太厉害了。”
……
{湘军攻入天京后,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四十岁以下的妇女都被抢光,老人、幼孩则被屠戮殆尽。}
{曾国藩向清廷报告说:“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但其时天京城内总共仅剩三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天国的官兵不过万余人,其中能守城者,不过三四千人,一部分还突围而出。他是把全体南京居民都当成敌人了。}
{南京啊……}
{所以才叫曾剃头,臭名昭著,现如今有不少人给曾剃头洗白的。}
{很多人看不清封建统治者一致的反动性。}
{那帮人刚吃了几年饱饭就忘了本了,泥腿子脱产自认为已是贵族精英,视曾李等人是他们的前辈楷模,当然要舔要捧,以为借此也可以抬高自己地位身价。}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天幕,叹了口气。
自古以来,破城之后不管是报复还是陷入巷战,都会对城中百姓造成较大伤亡,所以也叫屠杀。
但还有一种屠杀,是破城之后见人就杀,把城中百姓驱赶到一起的灭绝性屠杀。
“他们说……屠城是破城后最好的奖赏……那意味着财富、女人,以及发泄胸中郁闷的杀戮。”
刘庄看着突然一脸疲惫的刘秀,不知道说什么好。
世人都说阿父是再造天命。
可这天命,真的在阿父手里吗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对于这些什么指责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既为仇寇,自当以杀伐而立典型。
“自古开国者,谁手上不沾些无辜鲜血”
“那些你们口中的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不也都是屠城集大成者吗。”
康熙冷哼一声。
“不知所谓。”
……
{大量书把曾国藩夸成“半个圣人”,但无论是官场手段还是行军打仗,曾国藩出白杨坪后,都只是将胡林翼的一些优点进行吸收,结合自己的刚蛮之气,阴阳交融,才在军政两界混得如鱼得水。}
{这种级别配得上一时人杰,但离“半个圣人”的级别其实还差很远。}
{圣人必须根据当时的世界大潮,既有一套完整而先进的思想体系,带动整个社会思想的更新,还要有强大的实战能力,证明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
大明正德时期
“累积几千年的文化,从社会亲历与前人顿悟总结中,寻找处理矛盾和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
王阳明对皇帝拱手道:
“在有识之士里头并不难。”
“只要能从中更进一步,此等人皆可称圣。”
朱厚照皱着眉头,有些不解。
“这也可以称圣”
朱厚熜则眉头一挑。
“人人皆可称圣……”
“先生是要心学成为儒家的教外别传啊。”
王阳明笑了笑,没有说话。
朱厚熜也笑了。
佛教入东土,禅宗以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而一家独大。
禅宗基本就等同于佛教了。
而这人的人人皆可成圣,未尝不是一众儒家子弟心心念念之事。
他看了一眼表情沉重而眼神空洞的皇兄。
得让皇兄知道,此事大有可为!
……
{曾国藩于国家和民族而言,也只是延缓了清廷的寿命,而不是让国家或民族有焕然一新的气象。}
{从清末到今天,曾国藩的偌大名气是因为他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天下督抚半出湘军造成的。}
{是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
{所谓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这些人有银子、有权力、有号召力,为了回报恩师,历经后世几代,才把曾国藩夸成一朵似的。}
{可谓一时人杰,但绝称不上“圣人”级别。}
……
大唐。
“圣人……”
李世民捻着胡须,笑着道:
“自大唐之后,这些定功明绩的字号是越发不值钱了。”
众臣笑呵呵的点着头,心里怎么想的确实不说。
自大唐之后……自大唐开始吧。
“圣人必须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而制定一套完整、先进的思想体系,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学术上的更新。”
魏征对半个圣人的称呼嗤之以鼻。
“不但学术上,在实际上还要有验证可行的举动,证明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也许这曾国藩的处世技法比寻常人强出不少。”
“但放在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智慧池里头……可有何创新”
“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说法,可比他更像圣人。”
众臣闻言点了点头。
虽然天幕没细说,但在座各位哪个不是杂学旁博
不但经学精通,擅长诗词。
更是天文地理、农业医学,无一不精!
这不都是一点就通吗
李世民捻须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