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在薛雨相走的第二天就陷落了,这也为礼天王、均天王和胜天王能认真对待薛雨相带去的大天王的信,从而毫不疑虑的进了灭王谷。当薛雨相看着炮火纷飞中,三王和首先最精锐的亲兵都灰飞烟灭时,虽然心中无限的感慨,但是如果今日不除掉这些人,日后很可能又是一个割据势力四处蠢动的态势,天下则永无太平可言。紧接着,在薛雨相和破风哥的带领之下,迅速平定和招降了三王的大部分人马,但是按照索红浅的授意,这三部分人中只留下一半左右,其他的全部遣散,让他们回去种地或者经商等,当然也无需从大天王这里拿出遣散资金,三王多年来抢掠的银钱,是足够遣散这些士卒的。留下来的人之中,几乎校级以上的大小将领都被编入了大天王的各军中,这样之下,三王的人已经不足为虑了,十二年起义之后,只有大天王顺利的占领了明国的都城,而且正在精心准备登基大典之事。至于建立的国号早在陕州时就议定了,叫做顺义朝,旨在让天下万民从此之后过上顺利安定的生活,更要感念首举义旗的义天王。
这段时间最忙碌的当然是索红浅,义军有将近一半的攻城人马都进了城,因为京城实在是太大了,需要义军将士弹压。没有几天就找到了在东郊自缢身死的皇帝,大天王还是让京城最好的棺材铺打制了一个符合帝王身份的棺材,然后秘密的埋葬了。皇帝死后必然也有一些死心塌地忠诚于前朝的大臣,他们虽然不敢明打明的闹事,但是在私底下也聚集了一批对新朝不服的官民,随时都可以反叛,毕竟大天王的义军对京城不熟悉,还有那些趁机在京城里打砸烧杀和抢掠的地痞无赖,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被打散的官军,和从皇宫里奔逃出来的武装太监等。这些人都是隐患。所以,按照索红浅的指令,天冲军、天锋军的大部分人马进城后,可以就地主要负责守卫京城原来的各处署衙,并且在城里巡逻,发现不法可以就地处斩。而天后军主要负责把守京城的九道城门,严格盘查来往之人,所以只进城了一半人马。天护军是负责大天王安全的最亲近的亲兵,也都是最精锐的骑兵,所以全部入城,把皇宫紧紧守卫,同时在皇宫中搜罗那些来不及自杀和逃跑的宫女、太监,晓瑜他们继续做好原来的本职工作,只要不心生叛乱就可以暂时留用。
三天之后,京城里基本上趋于稳定和正常了,唯有在大天王默许下,以索红浅纵容的风雪帅等开始在城内大范围的搜捕前朝的皇亲国戚和官吏,首先是对各亲王、皇亲国戚和民声最差的贪官污吏进行拷掠,威逼他们交出家里隐藏的金银珠宝和所有值钱的财物。在风雪帅的府中,每天都能听到凄惨的哀嚎,也每天都有被拷打致死的人被抬出去,也不让其家人来领取尸首,而是丢弃在城外十几里的乱坟岗,随便挖个坑或者就在某处稍微深一些的地方扔掉,夜里被各种野兽啃食一空。
陈天录看到这样的情形自然是非常焦急,如此下去将很快失去民心,而且前朝的很多地方势力,尤其是几百年来分封的在各地拥有很大势力的王,也都没有彻底清除,这些都是巨大的隐患。于是,他几次要觐见已经住到了皇宫里的大天王。但是,大天王却忙于先从前朝皇帝留下的上万宫女中选一个德才兼备且容貌好的宫女,按照索红浅的说法,登极大典之时,夫人是不能赶来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妃子在侧,这样以示天下祥和之气象。最后,大天王让索红浅询问了宫里留下的人,有查找和翻阅了皇宫名册,终于选了一个十七岁,没有被皇帝宠幸过的宫女赵贵妃,然后索红浅就按照在陕州时确定的有关登极大典的安排,紧锣密鼓的调动各处相关人等,在京城中忙碌起来。
按照已经选好的吉日,七天后就要举行大天王的登基大典了,此时的京城里却逐渐的越来越不平静,因为对皇亲国戚和贪官污吏的拷掠也朝出了原来的方案,几乎没有逃走的官员都被抓进了风雪帅专门设立的牢狱之中,不分昼夜的进行拷掠。同时,京城开始谣传边关大将寇殄要誓师南下恢复前朝江山,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证实,但是人心所思的还是前朝,这让大天王心中很忧虑,派出的探马始终没有带来任何确实的消息。但是也没有寇殄为先帝发丧的消息,这样一个局势下,最担忧的还是陈天录,他盼着薛雨相马上赶回京城,然后与之细细商量劝谏大天王的事。但是,薛雨相奉旨消灭了三王势力后,把镇守襄州一带的重任交给了破风哥,才能回到京城。
五天后,索红浅向大天王奏准了登极大典的各项安排和计划,要在朝天门举行。而且提前一天要让义军的各级参加大典的将士们操演,那些投降的前朝文武也参加,因为近二十年来,前朝也没有再举行过登极大典,只有在皇宫的库中还保留着登极大典的记录,这些都被索红浅仔细阅读了。为了与前朝有所不同,也为了适应义军大都是农民军对这些毫无了解的实际,索红浅精心的改变了一些程序,大天王审阅后批了一个“照准”。
下午,索红浅又把操演之事向大天王做了详细汇报,正在商议之时,六斤来报薛雨相回来了,在宫门外与陈天录一起等候大天王的召见。大天王立刻传见。
薛雨相和陈天录一起进了大天王在皇宫的鲜明殿,对大天王磕头行礼,又对风雪帅和索红浅行礼。
大天王问道:“三王之事你处理的干净利落,从此再无忧患,那些遣散的人,也都回归故里,三王的大小将领听说也按照原计划进行了安排,雨相立此大功实该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