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逄纪和审配等待着攻城器械和长途奔袭而来的大军得到休整的这段时间里,河北大地却突然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故。
这一天,逄纪派出去的斥候像一阵风一样急匆匆地跑回来禀报,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泰山郡的曹军竟然已经夺取了历城,而且正在朝着平原方向进军!
听到这个消息,逄纪和审配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惊讶或担忧。
他们心里很清楚,泰山方向的曹军数量有限,实力也相对较弱。
在这个时候,他们趁机发难、趁火打劫,其实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战略选择。
毕竟,徐州北部泰山郡的臧霸军与青州袁谭军之间的青徐两州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
早在臧霸投效曹操之前,他就经常率领军队北上骚扰青州地区。
后来臧霸归曹后,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曾命令臧霸率泰山军去攻打青州袁谭的齐国和北海国。
虽然臧霸军一度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被袁谭赶回了泰山郡。
对于这些过往的历史,身为袁绍谋士的逄纪和审配自然是了如指掌。
他们深知臧霸的泰山军战斗力一般,对河北的大局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此次臧霸趁着河北内乱之机,突然北上,无非就是想捞些地盘和好处而已。
所以,当逄纪等人得知曹军在泰山郡有所行动时,并没有将其视为一个严重的威胁。
他们想着等攻破平原,再来解决北上的泰山军也不迟。
就这样有过了数日,黎阳前线的高干和韩猛二将紧急派人送来情报:
称黄河南岸的白马曹军正在积极筹备渡河的船只,并且有明显的向北进军的迹象。
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原本还镇定自若的逄纪和审配都不禁心头一紧。
然而,当逄纪沉思一番之后,却如变色龙一般,一改刚刚惊慌失措的状态。
在他眼中,曹军的这一举动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毕竟,此前仓亭的袁谭军主动撤退,而黎阳前线的主力部队也已经调集了相当一部分回援邺城。
曹军的斥候必然会察觉到这些变化,因此他们有所动作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切都在逄纪的预料之中,所以当他率军回来攻打袁谭军时,就已经对黄河前线的防御做出了精心的部署。
他命令牵招率领一万大军进驻仓亭,接替袁谭军撤离后留下的仓亭津防务。
同时,他还指示高干继续坚守延津,确保这一重要渡口的安全。
而韩猛则被委以重任,统领中军,随时准备根据战场形势灵活机动地进行救援。
尽管从黎阳前线抽调了两万大军回来围剿袁谭军,但逄纪对剩下的五万精锐部队依然充满信心。
逄纪自信地认为,凭借着那些久经沙场的战士和坚固的防线,攻不敢言胜,但防守必然万无一失。
回想当初袁绍在世时,逄纪常常感到自己的军事才能受到了约束和掣肘。
袁绍为人优柔寡断,对逄纪的建议总是不够重视,而且郭图、沮授、许攸等人也总是与他唱反调,让他的计划难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