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宋青书挂帅项羽为先锋
一听赵祯恨不得将全国军阵相托付,一旁的庞太师顿时变了脸色。
“官家不可,我大宋立国以来,都是以文御武,就算国师神通非凡,能挂帅也不可独自执掌四十万大军啊!”
大宋禁军是有些水,但这个时候还不至于像徽宗时期那么糜烂。
何况,哪怕是徽宗时期的禁军,也有徐宁的金枪班和呼延灼、王进、林冲等人才。
四十万大军,足够让宋青书重新打一遍天下了。
到时候辽国和西夏就算真被灭了,跟随宋青书的那些武将再来一次黄袍加身,这天下是姓赵还是姓宋
而且四十万经历杀伐的精锐,直捣黄龙后,就算不造反,也定然能够被捏在赵祯手中。
哪个皇帝能够经受这样集权的考验,军权在手,文臣无法再继续制约,那还谈什么以文御武,岂不是重新回到了太祖的时代。
庞籍虽然是枢密使,但其实他还真的是大中祥符年间的进士出身。
自从赵光义后,这枢密使多由文官沾了些战功后担任,比如那句鼎鼎有名的讥讽诗中所说的那样。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是奇。满川龙虎举,犹自说兵机!
如今大宋朝堂势力几乎都被文官士大夫占据,哪怕后来武将中好不容易冒出来一个狄青,屡立战功,最终成为枢密使,权高位重。
然而,由于文官集团的嫉妒和猜忌,狄青最终在惊惧中去世。
尽管宋仁宗对他表示信任,但文臣们对一个武将掌握如此高的权力感到不安,纷纷上书弹劾狄青。
宰相文彦博更是直接告诉狄青:
“无他,朝廷疑尔。”
这句话让狄青感到极度恐惧,最终在惊惧中去世,可谓是大宋武将的悲哀!
文官强盛到后来没有了对手,开始整起了党政,新党和旧党,自己人斗自己人!
庞籍不给面子,让赵祯很不爽,微微皱起了眉头。
但他也不能把庞籍怎么样,这可是当朝太师,两朝老臣,德高望重,势力盘根错节。
“我相信国师为人,愿意以江山相托,太师出言反对,难道是想要亲自挂帅,再度出征!”
听到赵祯的反问,庞籍也是半点尴尬都没有。
都是老政治狐狸了,区区讥讽算得了什么,而且他还义正严词的继续维护着文官的利益秩序。
“官家谬矣,这出征平辽关乎万千儿郎性命,岂可如同儿戏。
老夫年迈,岂可再度挂帅出征!”
又是这等无耻之言论,赵祯都有些烦了,但是按照宋朝的游戏规则,如今的庞籍这个枢密使是北宋时期负责军事事务的最高官员,拥有调兵权。
枢密使作为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全面负责该机构的事务,掌管全国军务,包括调兵和发兵的权力。
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
这种权力分配使得枢密使在军事决策和执行中具有重要地位。
至少赵祯给宋青书四十万大军,如果庞籍不同意的话,这个旨意还真的可以被封驳回来。
这就是大宋士大夫与官家共天下的玩法!
也是为此养刁了文官的嘴,到了明朝的时候,这种以文御武和文官特权学的那叫一个实实在在,但是大宋发展经济民生,那些大明的文官却选择性忘记了。
“太师既然不能出征,那就不要干涉朕登坛拜帅,将大军托付国师。”
谁知道,今日的庞籍显得十分强硬,争辩道。
“臣并不反对国师怪帅出征,只是这兵马四十万太过夸张,何况还当派遣文官作为监军一路随行,关键时刻能解除国师手中的军权,才是大宋社稷长久打算!”
听到庞籍这话,一旁的那位王相也连忙点了点头,站出来说道。
“臣附议!”
赵祯一脸愤怒又委屈的看着这群文官,最后满是歉意的看着宋青书。
谁知道,宋青书却是轻轻一笑,毫不在意的对赵祯摆了摆手,然后便饶有兴趣的在雷峰塔前,看着包青天中,最后被包拯铡了,还能去阴曹地府告包拯一状的人。
“你就是太师庞籍!”
“正是老夫!”
庞籍一脸倨傲的看着宋青书,在他心中,这种修士和辽国摆下天门阵的那些邪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祸乱国家的源头。
何况,就算宋青书实力高强,在庞籍的眼中,这也不过是一柄锋利刀。
这柄刀应当握在大宋文官,比如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