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云的询问,太史慈当即便出声说道:
“主公要把那些遗留的外族人,全部俘虏过来,这并无不妥,
但是,主公若要把他们全都集中到一块管理,那就是不妥,
因为,这其中有很大的隐患,短时间内也最还好,毕竟他们的成年男子,以及劳壮力,都被咱们给灭杀了。
但是时间一长呢?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呢!时间一久,他们必然会滋生祸端。
毕竟他们是外族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旦他们再叛乱,到时候恐怕是…………。”
太史慈的话并没有说完,不过在座的众人,已经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而赵云呢!听完太史慈的话后,他的内心并没有翻起太大的波澜,因为这些事情他都已经想到了。
就目前而言,不论是乌桓人,还是鲜卑人,以及匈奴人,他们族内的可战之兵,都被赵云给杀了,
所以短时间内,这些外族人基本上不会再对他造成威胁了。
至于后面,赵云更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以及再度崛起的机会,
因为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会隔三差五的,从这些外族人中,征召一些成年男子入伍,替他卖命,替他打仗。
所以,在听到太史慈的话后,赵云只是洒然一笑道:
“子义,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这些遗留的外族人?全部杀了?还是把他们打乱,分散到幽州,并州各个郡县?”
其实对于外族人,无非就这两个选择,要么杀,要么留,只是怎么留,这是个大问题。
而太史慈呢!在听到赵云的话后,稍稍沉思了一会儿,便缓缓开口说道:
“杀了他们不太现实,毕竟乌桓人,鲜卑人,以及匈奴人加起来可不少呢!
他们都是游牧民族,不仅可以给咱们养马放牧,还可以为咱们组建骑兵时,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
所以还是得留着的好,虽然留着他们管理起来有些费心,但总归是利大于弊。
至于如何管制,主公刚才所言就挺好,把他们打乱,分散到幽州,并州的各个郡县,如此一来,就不怕他们以后再起祸端了,
因为长此以往下去,他们就会被潜移默化的,彻底融入到咱们的汉人文化中,成为咱们大汉的子民。”
然而,太史慈话音刚落,赵云却摇了摇头道:
“子义,其实我不赞同你的说法,对于这些遗留的外族人,杀是不可能全部杀了的,毕竟这都是咱们的战利品,俘虏。
但是,把他们打乱分散到幽州,并州的各个郡县,却也是不可取的。”
“主公!这是为何啊?”
对于赵云的想法,太史慈不是很理解,因为大汉王朝从建国起,一直就是这么对待外族的,
俘虏之后,将他们打乱,然后分散到幽州,并州的各个郡县,只要大汉足够强大,他们就不会搞什么幺蛾子,
不仅不会,还会成为大汉的免费劳动力,以及兵源,替大汉牧守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