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才一见倾心,先是惊讶,后是露出几分怜爱,他不顾险峻,上前抚摸那株野生茶树,还喃喃自语:这里远离凡尘,好好颐养天年吧。
正在折返途中,汪秀才忽见天心红岩的茶山上,一笼笼,一溜溜,依山势而建的茶园里长满茶树,郁郁葱葱。原来在山腰,还有一大片茶园,藏身于这片荒野藤蔓之下。这时他才见到茶园的真容。
汪秀才嘀咕一句:在跟我捉迷臧啊。
农庐在一旁直乐。
山上多奇花异树,这些茶树生长其间,普遍三米多高,清新脱俗,碗口粗的树干浅白而细腻,枝叶交错,茶叶肥壮,野性十足。
汪秀才穿行其间,仿佛有精灵相聚。他忽然来了一句:“若要采茶,恐怕得搭木梯吧。”
农庐说:“是的,每年采摘时都要提前架好梯子。”
汪秀才沿着思路往下说:“这里做出来的茶,定是精品。”
农庐如实回答:“是的,满批白毫,根根均匀,挺直如针,入口香蜜,滋味鲜灵。”
当他俩从茶林里钻出来,汪秀才再次打量周边,果然发现茶树满坡满沟,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它们在野岭过着自由散漫的日子。
此时,汪秀才近身采了几片嫩叶,放进口里嘴嚼,先是青涩,后是清甜中带一丝苦味,慢慢浸润就是一股清香萦绕舌尖了。汪秀才连声说“好茶,好茶。”
这时,汪秀才站在茶园,朝四周看了看,说:“那些砍了头的茶树是怎么一回事?”
农庐说:“砍,是为了发枝。一片茶园里,被修剪过的往往比未修剪过的发芽早。而枝系特别多的,一定是被火烧过的,芽头从枝系井喷而出,之后长成参天大树。”
汪秀才听后,竖起大拇指:“你是这方面的行家。”
他俩继续在茶山转悠。忽然,古老的山林里鸟声此起彼伏,飞鸣而出。
汪秀才随农庐穿过一片野树林,抵达鹿鸣岗。环顾四周,一座土庙与对面的山体形成呼应之势。他俩站在岗上,汪秀才指着不远处的山峰说,:“这真是神仙呆的地方啊。”
忽然,汪秀才大胆预言:“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你们一定能迎来鼎盛之时。”
听到此话,农庐都有些不好意思,又像在表达一份决心:“我们尽力吧。”
随即,他俩离开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