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寇季必须把守好这些粮食。
在堆放粮食的一角,扎着一顶帐篷,帐篷里安置了三张床。
一张归寇季,一张归刘亨,一张归曹佾。
入了帐篷,曹佾一屁股坐在自己的床榻上,伸了个懒腰,好奇的询问寇季,“四哥,你刚才为何要对陈敬、王田升二人说那番话?”
“那番话?”
“就是灾民们跑回去种田的那番话。你自己也说过,商量那个问题为时尚早,为什么还要商量?”
曹佾一脸疑问。
寇季坐在床榻上,脱了靴子,抖着靴子上沾染的泥土,笑道:“提前给他们交代一声而已。让他们心里想着这件事,念着这件事,然后再帮我去做这件事。
得让灾民们念着我的好,想着帮我做事。
不然明年开春以后,朝廷让他们回原籍去种地,他们还不全跑了?
到时候我不是白忙活了?”
曹佾赞叹道:“四哥想的真长远……眼下灾民们还没安置妥当,四哥你就想到了灾民们以后去留的问题。”
寇季脱掉了外衣,掀开了床榻上的被子,躺了进去。
盖好被子以后,对曹佾道:“快睡吧……从明天开始,我们恐怕会变得很忙,到时候想睡一个美美的觉,可就不容易了。”
曹佾答应了一声,学着寇季的样子,脱了靴子、外衣,躺进了被窝里。
躺好以后,曹佾唤了门外站岗放哨的衙役进来,吹灭了帐篷里的蜡烛。
夜半的时候。
刘亨从汴京城里回来了,抹黑钻进了帐篷里,躺在床榻上,呼噜噜就睡着了。
翌日。
天还没亮。
李迪就差人送来了一批流民。
寇季三人起床搓了搓脸,叫醒了所有人,开始安置流民。
有陈敬、王田升等族老、乡老帮忙,有昨日的第一批流民带领,寇季等人不需要做什么,流民们就自觉的开始洗漱、喝药、做工。
用湿土夯成的墙壁,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高。
到了第二日傍晚的时候,第一批屋舍的墙壁已经成型了。
妇人们捡的柴武都盯着呢。只要他们不闹出人命,你就不能杀了他们。”
曹佾接过寇季的话头道:“各地方要是发生了命案,各地方官都没有资格擅自处决犯人。犯人需要押往汴京城,由汴京城核审以后,到了秋日,才能处决。
在此期间,犯人但凡喊冤,朝廷都必须将此案发回重审。
而一个杀人犯,在核审期间,可以喊冤两次。
朝廷对杀人的死刑犯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平民百姓。
你真要是在他们没有犯下人命案的情况下,打杀了他们。
御史们一定会弹劾你。”
刘亨瞪眼道:“他们扰乱灾民的安置,难道就不该打杀?”
曹佾摊开手,道:“寇公在垂拱殿上虽然说过,扰乱灾民安置的人,可以先斩后奏。但内庭的文书并没有下发到我们手里。而是在李公手里。
也就是说,能先斩后奏的人,唯有李公。”
刘亨喝道:“金水河里塞了那么多人命,也没见朝廷追究。”
曹佾闭上嘴,不再开口。
寇季也没有开口帮刘亨解惑。
金水河里塞了那么多人命,那是因为塞进金水河里的人身份不同,赶往金水河里塞人的人身份也不同。
虽说朝廷一直在提倡以人为本,也制定出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律法。
但并不能约束所有人。
比如,朝中有一些官员认为,坐轿子就是以人为畜,应当取缔,但他们自己却并没有放弃坐轿。
刘亨气哼哼的低着头想了一会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他仰起头,盯着寇季道:“难道就任由那些刺头闹事?有他们搅和,灾民们还能好?”
寇季摇头笑道:“那倒不是……大多数的灾民们还是很好的,只要给他们一口饱饭吃,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那些刺头,只是一小部分人。
现在,就是你们二人出力的时候了。”
寇季起身,绕过了挡在身前的火盆,走到了帐篷里的桌子前,取出了两页纸,递给了刘亨、曹佾。
“这是我根据朝廷律法,拟定出的管理灾民的几条条令。明日,你二人就把你们手下的衙役们分派出去,随同那些乡老、族老,一起管理灾民。
但凡遇到了闹事的,就依照我之前处理的办法处理。”
刘亨阅览了一下纸张上的条令,皱眉道:“四哥,你只是把他们关起来,不教训他们,这不是变相的在鼓励他们闹事吗?”
曹佾拿着纸张,点头道:“惩罚最重的,也只是关十五日。他们若是想偷懒,只需要闹闹事,打一架,然后就能去房子里舒舒服服的待着。换做是我,我一定会闹事。”
北颂
北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