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1862年2月),“中外会防公所”在上海成立,负责统一规划防守上海的方案。】
【英、法军在上海的驻兵也已达数千人之多。洋枪队扩编至五千人,改称为“常胜军”。与清军联合进攻在上海周围的太平军。】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群臣,正色道:
“这咱们就要有一说一了,朕让匈奴平叛,那也是因为他们当时态度良好对不对。”
群臣眼观鼻鼻观心。
于夫罗留在中原后,待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之时,这支匈奴部落便成为了流寇,到处劫掠百姓。
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都是外人,没什么区别。
……
大唐代宗时期
李豫看的脑仁发疼。
这一幕多么类同啊。
请外人来平叛,最后的代价呢
他现在也忘不了回纥兵都干了些什么。
为了平叛而付出这等代价,真的值得吗
……
大宋宁宗时期
赵扩捏着胡须沉思。
从理性上来讲,他不应该去联蒙。
但从感性上来讲。
金国不灭,靖康之耻就永远存在。
雪耻还是亡国
赵扩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
【同治元年(1862年)初,李秀成率五路大军离开杭州,从苏州出发,分别从水路和陆路,第二次进攻上海。】
【他沿途对外国侵略者发出警告,让他们最好不要干涉太平军的行动,应当各宜自爱,互不干扰,倘助逆为恶,则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李鸿章的淮军与外国侵略者联合起来,对其进行疯狂反扑。】
【双方在奉贤南桥镇激战,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中弹身亡。太平军最终也不得不退出南桥镇。】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中旬,李秀成亲率大军对侵略军发起反攻,接连收复嘉定、青浦等县城。】
【在青浦又活捉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五月初,当太平军逼近上海城郊时,侵略者颤颤惊惊地躲在上海城内不敢出战。】
【左宗棠致函曾国藩,称:“青浦、嘉定二处,发贼麇至,夷兵遽遁。夷人之畏长毛,亦与我同。委而去之,真情毕露。”】
……
大明洪熙时期
“就说吗!”
朱瞻基一拳砸在掌心上,一脸惋惜之意。
“怎么可能打不动呢!”
“洋人并非不可战胜的!”
大胖胖喘着粗气坐在椅子上,张皇后拿着手帕给他擦着汗。
“说洋人畏长毛,这是不错的,因为事实俱在。”
朱高炽抿了口茶,又道:
“但说什么忽然委而去之,不干了,那是只看皮骨未看血肉。”
朱瞻基又不是朱祁镇,不傻。
朱高炽一提,他反应过来了。
“爹,我明白了,所谓的中外会防,其实是在共同保卫通商口岸这一点上,清廷与洋人双方利益一致。”
“但对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口岸以外地区的太平军。”
“双方是矛盾重重,有着种种猜忌和疑虑的。”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补着衣服,念叨着:
“如果洋人从事镇压太平军叛乱,就能陷入一场广泛战争之中。”
“如此,我们也能作壁上观,把一切负担和消耗转嫁到他们身上。”
“归其根本,洋人与清廷本就不是一条心。”
杜受田躬身对道光行礼道:
“借洋兵以助守上海,共保华洋之人财则可。”
“借洋兵以助剿苏州,代复中国之疆土则不可。”
道光看着打着补丁的龙袍,半晌不说话。
杜受田也不知皇帝在想什么,只能静静站着。
“你说……”
道光突然开口道:
“清朝与太平军,能不能互相设计,唱红白脸。”
杜受田懵了。
每个字他都识得,怎么连在一起就不认识了
道光看着『聊天群』里一直没有回应的咸丰,沉默不语。
他只所以想到这茬是因为看到了老六的能力。
有老六这个保底在。
奕詝为何不能效仿汉光武帝呢
推心置腹铜马帝
……
【正当李秀成在上海近郊取得重大胜利之时,曾国荃率湘军进围天京,天京形势开始全面告急。】
【洪秀全一日连下三道命令催促李秀成返回支援天京,李秀成只好暂时放弃攻取上海的计划,带兵赶回天京。】
【从八月二十日至十月初五,李秀成在天京城外率领大军与湘军浴血奋战四十六天,湘军已快支援不住,曾国荃面部受伤。】
【鉴于太平军粮草奇缺,寒衣无备,难以坚持攻坚,李秀成便主动停止了进攻,并按照洪秀全的命令渡江进攻皖北,向湖北进军,然后攻克武汉,占领湘军的后方,以迫使湘军撤离天京。】
【同治二年(1863年)春,李秀成转战皖北。不料皖北正在闹饥荒,太平军将士饿死、病死的很多。】
【五月,淮军又有所行动,攻占了雨台。洪秀全再次急命李秀成迅速回军救援。李秀成率军正要渡江返回南岸之时,江水暴涨,再加上粮食奇缺,士卒死伤十万多人,损兵折将,士气衰退。】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各种意外横生的战场,感觉到了太平军的大势已去。
“太平军啊……”
皇帝心里一时心情复杂。
按理说,太平军属贼,对皇权的挑战是每个皇帝都不喜的。
但清朝他也不喜欢,因为清朝没有承接汉家衣冠。
可也不能不承认清朝正统的位置,毕竟西域那么大的地方是真的实控于清朝。
复杂,刘彻心情复杂。
“如果是汉家朝廷就好了……”
……
【当李秀成在天京城外奋力拼杀之时,李鸿章督率淮军和“常胜军”乘机反扑。】
【局势开始对太平军严重不利。】
【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英国军官戈登统领“常胜军”,和淮军联合作战,在当年夏天攻陷太仓、昆山、吴江等地,朝苏州进逼。】
【八月,派兵围攻无锡。】
【十一月初二,无锡失守,太平军后路被断。】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一日,曾国荃率湘军五万人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
【二月二十四日,湘军在太平门、神策门外驻扎,对天京形成合围之势。】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十七日,淮军水陆协同作战,攻占了常州西南的陈渡桥,切断了太平军通金坛、丹阳之路。】
……
天幕上。
头戴赤红巾,面容消瘦的洪秀全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
他透过宫门,看向天边的朝阳。
随后缓缓闭上双目。
殿内悲泣之声群起。
转眼间。
天京陷入一片火海。
清军再次举起屠刀。
一如当年入关之时。
……
【天京城内粮食断绝,处境艰难。】
【李秀成要洪秀全降旨筹粮,以稳定军心、安抚百姓。洪秀全下诏说:“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
【李秀成因城中无粮,劝洪秀全将城中百姓放出城外。】
【洪秀全斥李秀成:“不顾国体,敢放朕之弟妹外游。各遵朕旨,多备甜露,可食饱长生,不由尔奏。”】
【二月,曾国荃包围金陵后,用云梯攻城,但没有成功。】
【三月,在朝阳、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十余处地道,准备将城墙轰塌。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行破坏,一面又加紧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拼死抵抗。】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二十七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享年五十一岁。】
【五天之后,全朝文武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由忠王李秀成执掌一切军政事务。】
【但此时太平军大势已去。】
【一个月后,湘军攻陷天京。】
【在李秀成的掩护下,幼天王成功逃脱,而李秀成自己被俘牺牲。】
【湘军在大肆抢劫之后,火烧天京城,全城上下,火光冲天,一直燃烧至七月二十五日。】
【城内的太平军将士,或战死疆场,或被抓捕杀害,或聚众自焚,十余万人无一人投降。】
【湘军围城有两年多时间,期间有一万多人死于疾病,九千人战死,同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十月,洪天贵福和洪仁玕等人在江西石城被俘,十一月在南昌被杀。】
【太平军余部又坚持斗争一年左右,最后被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镇压。】
【至此,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落幕。】